资讯 information

邢丽

Helen Xing

时尚传媒高端生活方式品牌事业部、Robb Report Lifestyle品牌总经理,全媒体内容官

BOB | 解构生命,还原艺术

时间:2023-06-27 12:04 来源:互联网


艺术家、策展人、企业家、

私享家、设计师、音乐家······

都是不同领域的创造者,

他们思考当下,引领未来,以多元的视角诠释生命的本真。

本期年度人物聚焦各领域的佼佼者,

记录他们在不同维度中

如何探索创新、回应时代,

并身体力行地影响和开创未来。

15年,再出发。




以下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人物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Best of the Best 罗博之选”


2022


年度艺术家奖项获奖

ARTIST


丁乙

徐累

赵刚

赵半狄

周力 



2021


年度艺术家奖项获奖

ARTIST


刘小东

毛旭辉

施勇

苏新平

谭平

叶锦添

张恩利




2022

面向自然,精神内观

年度艺术家

丁乙

丁乙,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2022年8月,西海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丁乙:流动的无限”,以个案研究性展览的形式呈现丁乙30余年的艺术探索。展现对艺术家过往创作历程的全面梳理,及丁乙以“海”“星空”为灵感的全新创作。


2022年6月于拉萨揭幕的丁乙个展“十方:丁乙在西藏”,呈现了丁乙一系列的西藏主题创作——2021年冬季,丁乙赴藏考察后,将西藏独特的人文风光转化为“十示”系列之中的视觉意象与景观。除此以外,展览还呈现了自1988年的《十示 I》开始,包括“平视”“俯视”“仰视”三个阶段在内的回顾性作品。


在艺术语言上,最初采用“十示”作为创作的基本语言,丁乙意图以简洁明确的“十”字形抛去意象和感性的色彩,没有技术、没有笔触,去除个人经验,做到全然理性的创作方法。经过30多年的创作演变,现阶段的他更加注重纯粹的探索与精神性,这也是艺术家长期向内关照后意图达成更广阔的精神表达。


获奖理由


20世纪80年代是丁乙开始“十示”艺术符号的起点,而现阶段的丁乙越来越希望寻求某种转变。“在经过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视角的阶段后,我想下一阶段可能会是内视——艺术家最后都会转向精神性探索。”



山水别裁 ,“屏”游世界

年度艺术家

徐累

徐累,艺术家

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徐累以“兴会”(Correspondances)的诗意呼应“元境”主题,通过装置和绘画的组合模式,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移步易景,巡视文明的时间变局;在故宫午门“照见天地心”大展中,新作《世界的重屏》将工笔画装置与古物形成对话机制,不仅探讨传统文化的真幻观,而且折射出人类文明互相影响的投影;在南池子美术馆开馆个展中,更多的作品反映了面向“元宇宙”的今天,一个当代艺术家如何在普世景象中求得想象,解答“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个人与画史”的对仗关系。


徐累近40年的创作实践,从早期以现代图像改造传统绘画,到今天拟传统“原理”转型为当代观念,他一直以隐形的前瞻性不断提供创制与预见,形成启示性的方法并产生影响。徐累代表着以知识修养“穿行于历史与美学”的艺术家,其视野的高远,或许担负着中国当代艺术比肩古代和世界的一种维度。


获奖理由


作为具有中国文化底色和本土精神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徐累以现代观念改造传统绘画,并以多种媒介拓展传统美学认知,追寻历史文脉,汇流文明共性,借今开古近40年,为时代表率。



回归绘画,探寻身份与真实

年度艺术家

赵刚

赵刚,艺术家、

中国的“坏画”教父


赵刚出生于1961年,他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前卫艺术家“星星画会”团体走出,却背离了传统的职业艺术家道路,走上一条追求自由与多元的个体身份探索之路。1983年后,赵刚获奖学金出国留学,曾在欧美学习和工作二十余年。


多元化的艺术语境滋养了他的创作,也提供了独特的创作视角,他笔下的平凡的静物、人或场所都脱离了日常经验,“重新描绘”成为置入个人观点与欲望投射的讽喻或诠释。2022年,赵刚在龙美术馆重庆馆举办个展“天下无事”,展览呈现“静物”、“自画像”、不同题材新旧作品的“派对”三组作品。这些画面带有古典的庄重感,同时又充满调侃和玩世不恭的意味。


在赵刚笔下,物与人被放在同等被凝视与观看的位置,策展人鲁明军如此解读:“和静物画一样,毋宁说赵刚在这里是将他所描绘的诸种身份(包括作为艺术家的自己)视为同样正在朽坏的客观之物——当然,也许他是想以绘画的方式留给他们最后一丝尊严。”


获奖理由


赵刚在风景、人物、静物等种种经典的绘画类型或题材中进行探索,而绘画也成为一种探寻身份与真实的方式。在过去与当代之间游走,赵刚既犀利直面过往的经验,也在不断推进与艺术和自我的和解。



构建心灵的庇护所

年度艺术家

赵半狄

赵半狄,艺术家、

中国先锋艺术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说“赵半狄的小窝”是疫情以来艺术家回应现实的作品,那么它所承载的精神意义显然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一个记录真实生命历程、为心灵提供庇护的容器。


在西海美术馆呈现的“赵半狄的小窝”中,铺满地面的竹叶、竹子搭建的小窝、一个放大的口罩吊床,在艺术的场域中生长并成为特殊时期一个提供精神温暖的安定之处。


而在成都复兴艺术中心和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分别展出的“熊猫花园”和“赵半狄的文艺复兴”则提示了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绘画至装置、行为的创作历程。展出的绘画作品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也体现出赵半狄在绘画上的转变,“碎片式”的构图给人一种画面未完成的观感,在赵半狄看来,这些都是个人心境的一部分,在形式的碎片里,承载的是真实的个人记忆。


回溯过去,回归绘画的本真,也是一种前行。在与世界交手之后,赵半狄用画笔消弭时间的鸿沟,他说:“在今天的世界里追求卓越的美感,一切主题、一切叙事就会流露出害羞和躲闪的样子,多么迷人。”


获奖理由


自20世纪90年代的绘画起,赵半狄在艺术的选择上一次次将自身推向与主流艺术体制相悖的方向。也许在另一层面,这代表了他的反叛和前卫,在艺术和反艺术之间游离,在回溯过去和前卫反叛两个维度之间穿梭,这种开放的态度成为他通往创造美的可能性的路径。



桃源不隐,风雪执炬

年度艺术家

周力

周力,艺术家

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疫情纷扰,给全球艺术界带来了震荡和起伏。然而,也有艺术家周力这样的逆风者,坦然前行,又感召众人同舟共济。2022年,4月、6月、7月,周力“桃花源·迹”“水与梦”个展分别在深圳坪山美术馆、法国普罗旺斯查特·拉科斯特艺术酒庄、爱尔兰都柏林科林画廊开幕。至此,“格林迷踪”“桃花源”“水与梦”延续周力长期探索的“自然与人”主题,作品时间跨度长达17年的创作三部曲呈现于全球。“格林迷踪”展大部分作品创作于疫情起始的2020年,寓意信念和希望;在“桃花源·迹”与“水与梦”展上,周力谈论的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恒定,并对美好有所向往。


在周力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桃花源”,它并不真是桃源美景,而是每个人心中的纯净领地。人世间总有悲欢,也因此才会憧憬和珍视属于自己的理想“桃花源”。


获奖理由


周力的作品在不局限于材料形态的同时,坚持着个人美学脉络和艺术思想的延伸。她的作品兼具刚劲的力量感与飘逸的浪漫色彩;在探寻当代美学疆域的同时,展现出博大的人文关怀。她用“自然与人”的艺术三部曲,给予我们这个时代匮乏的信念和光亮。




2021


一次掏心窝

年度艺术家

刘小东

刘小东,艺术家


于20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的刘小东一夜间成为中国油画界“最炙手可热”的新锐艺术家。在“边走边画”的创作方式下,他周游世界各地,记录下矛盾频发的社会现状。相较于宏观地描绘社会困境,他更热衷于表现人类个体的经验,以质朴而真诚、客观又冷静的笔触,定格了时代发展洪流下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生活的瞬间,使得观众易于对画作中毫无交集的个体产生超越文化、政治和种族的情感共鸣。 


刘小东笔下描绘的不仅仅是复杂社会中摸爬滚打的小人物,而是令其尊重的伟大生命,是承载各自世界和生命赋予的酸甜苦辣的英雄。 


时间在生命里不可复制、难以逾越,但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刘小东还善于聚焦其生活和艺术生涯中较为亲近的人——一群交往了30年以上的朋友,已经发胖步入中老年的朋友,掏心窝子地勾勒出了其过去十余年间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和人到中年、迈入老年的暗潮涌动。 


不仅是对描绘对象的临场一瞥,而是借由与自身关系亲密个体的凝视,通过母子之爱、手足之情、爱之浪漫,实实在在画朋友,坦坦然然回老家,刘小东“赤裸”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展现历经岁月亲情浸润、微妙且富有层次的感染力,进而邀请观众共同观照当下,对构建人类相互联结关系的本质展开思考。


获奖理由


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绘画开拓者,当代中国“重要的画家”之一刘小东,对于“人” 的关注,贯穿其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创作。凭借对时代变迁阵痛的敏感洞察,他对人类个体的重度痴迷,醒目而明晰地刻画了中国进入新时期的时代变迁。



 废墟起步,纪实生活

年度艺术家

毛旭辉

毛旭辉,艺术家


毛旭辉认为,艺术家是一个“图示”的创造者,而他创造的图示折射了一代人的经历和精神,是心灵和生命的具象表述,建立了一个特殊的视觉王国,催化了观者的感知和意识。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冲击和碰撞的探索时期,毛旭辉坚守绘画性,研究和体会画面肌理、厚薄、形式感之间的微妙差别,再将其进一步图式化和符号化,不断感受生命的悸动。家长和剪刀两个图示在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进程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反映了一代人面对世界巨变的不安、恐惧与慌乱。 


成名已久,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牢牢占下一席之地, 但毛旭辉始终对艺术资源和氛围更为充裕的京沪两地毫无留恋之心,甘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囿于昆明。也许是圭山的羁绊,圭山是毛旭辉的“巴比松”,在此诞生了中国当代艺术充满原始力量的风景写生,独树一帜。提及毛旭辉一定绕不过的是圭山写生,其之于中国艺术史的影响不下于法国巴比松的枫丹白露画派。果然印证了一个真理,美都是相似的,只有丑会丑得各具特色。 


而圭山写生也成为毛旭辉教学育人的独特传统。 除了自己的艺术成就以外,毛旭辉提携后辈鞠躬尽瘁,在大西南这样缺乏文化氛围和艺术关注之地,带领年轻一代依靠内心的力量开辟通往梦想的道路,在时间停滞的圭山打开新绘画的宅门。


获奖理由


人民的经历即时代的经历。毛旭辉以他40年中足量的创作样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用另一种艺术层面的纪实,真实地反映了一代人的彷徨、混乱、矛盾、六神无主。



寻找微妙的平衡

年度艺术家

施勇

施勇,艺术家

摄影 / 王闻龙


视网膜式的美学问题,不是施勇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观念艺术家,施勇的一切作品都围绕着预设的概念,他更多考虑作品如何和现实发生关联,通过现实生长出与其相关的艺术概念,在现实与创作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施勇的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的暧昧性以及系统内部的张力;20世纪90年代末,施勇开始集中讨论中国改革开放神话下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和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年,始于“2007没有卡塞尔文献展”,施勇将质疑的目光落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在创作中传递出更为理性的态度。其后,悬置8年,施勇于2015年回归艺术创作,比以往更高产,在无缝衔接之前创作基调的基础上,更深层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的反思与实践。 


在施勇的作品中经常透露出文学语言里迷宫、谜语、推理、密码式的气质,逻辑严密、语义暧昧。缘于他对文字的热爱,譬如仍有抄写《福柯的最后一课》的冲动,用铅笔抄写在素描本上,记下每次抄写的时间、起止行数,抄满再擦去,再继续抄,周而复始,有如仪式一般。


正如埃科在书里写的:“有些东西在这里消失,在那里呈现。”


获奖理由


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施勇的创作涉及行为艺术、 装置、影像和雕刻等多种媒介,其不拘一格、风格迥异的作品体现了对文化、经济,以及艺术界的深刻剖析,以批判性的眼光和感伤的幽默在中国当代艺术圈独树一帜。



叙事抵达的维度

年度艺术家

苏新平

苏新平,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家苏新平,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使得苏新平对大地、天空与心灵的孤独状态体验深刻。由于敏感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苏新平开始运用油画、素描等直接绘画的手段探讨欲望、精神、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


随着对自身工作方式理解的逐渐加深,苏新平将对自我的反思及传统文化的追问也纳入实践范畴,由此引发对艺术与日常的互文关系、时间与思维的有效同步等理念问题的思考。 


在苏新平的艺术创作中,孤寂、纯净、平静、简单的色彩与象征图式,通过光和空间的重新布置投放到作品中,形成“万物是凝固的”时空感,宛如一座座具有体量感的雕像,矗立在精神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中间地带,回应着当下的理想、欲望与现实。


获奖理由


苏新平的作品包含了对时代深刻的透视和诗性的光辉,并自由地使用任何形式的媒介探讨精神、价值、危机、生命和痛苦等社会议题。他高超的叙事性扎根在坚实的文化传统之中,复苏了植根土地的诸多命运与所有希望。



乱序中的奔跑者

年度艺术家

谭平

谭平,艺术家

摄影 / 逄小威


绘画是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需要40年的从业积累才能透彻、清楚且全面地回答。横跨素描、版画、绘画、影像、行为等多种创作媒介的谭平,以一个回顾展体量的个人大展清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绘画并不是结果呈现出来的形式,绘画是使作品丰富多彩的过程。 


谭平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一定是抽象艺术家。其实,抽象创作只是其人生版图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持续输出各种形态作品的高产艺术家,谭平的创作输入来自对周边环境的敏锐感知,投射出广义的他及其身边的人、事、物。这一点在他最早留校任教、留学德国、回国筹建设计专业、教学和创作两手抓的全程中从未改变。这些丰富的人生与艺术经历,都成为他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资源与动力。 


迈入耳顺之年的他继续着个体在不同状态下对世界的迥异感知,运用绘画的点、线、 面基本元素在其对抗与冲突中,不断创作出新的人生阶段的新作品。这也正是他的“绘画”有意思的地方,在当今世界剪不断理还乱的纷纭中保持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脉动。


获奖理由


抽象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而色彩和线条只是用来传达谭平个人的理念和情绪,过去的文化意义与符号在谭平笔下经历时光一并退去,逐渐演变为内在的创造力,也逐渐变奏构成画面的核心内容。谭平将近40年的艺术历程抽丝剥茧,进行自我梳理和审视,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虔心设计自带戏剧张力

年度艺术家

叶锦添

叶锦添,“新东方主义美学”诠释者、

导演、艺术家


“衣服就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袖珍戏剧。”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先生已经取得了常人难及的成就,而他的探索从未停止。从让他声名鹊起的电影《卧虎藏龙》,到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再到《赤壁》《夜宴》······多年来,叶锦添的服装设计既饱含浓郁的东方特色,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将色彩与造型运用得新颖别致。他与李少红导演的合作,让《大宋宫词》中精美大气的服装造型、古朴典雅的珍珠妆容成为热门话题。叶锦添别出心裁地从宋画中找寻影像化临摹的依据,无论在色系、材质、细节还是线条律动感中,都精益求精地还原了宋代的人文底蕴,突出角色的厚重感。其为剧组创作的宋绣服装更是令荧屏展现了董其昌先生所说的“设色精妙,光彩射目”之美。


在舞台艺术领域,叶锦添已与罗伯特·威尔逊、弗兰克·德贡、张艺谋、赖声川等知名艺术家及知名艺术团体有过合作经验。他与知名编舞家阿库·汉姆合作,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舞剧《Creature》担当视觉艺术总监;与编舞家黎海宁合作,担当舞剧《九歌》服装造型及舞台设计;他首度担任总导演的舞台剧《倾城之恋》也于上海大剧院首演。在这部舞台剧中,叶锦添大胆地将戏剧文本和电影韵味进行结合,融入了自己对海派文化的研究、对旗袍和服装多年的积累。叶锦添为女主角万茜设计的“素雅又华丽”的旗袍,突出了精致的盘扣、大写意的花色,令人物内在的气质深入人心。


东京奥运会之时,叶锦添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设计的领奖服也伴随着争金夺银的胜利反复出现。这款领奖服以“中”字为灵感,采用中式唐装圆立领,领部线条一直延伸至丹田,象征“气沉丹田”;采用红白双色,色彩简洁明快而富有冲击力;整体造型上宽下窄,上半身呈倒三角形,提升身形并增强力量感。对叶锦添而言,此次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设计领奖服,也是将大气、灵动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一种方式。


获奖理由


叶锦添在持续输出创作30多年后,依旧在影视剧、舞台剧与其他多维创作领域不断探索,保持其敏锐度。他的设计触碰人的灵性和内在自由,并导向连接和爱。



30年创作进程

年度艺术家

张恩利

张恩利,艺术家

摄影/ Cathie Zhao


张恩利1965年出生于吉林白城,在江南求学后于上海发展。其30多年的绘画历程以“人”“物”“空间” 为核心主题,并不停地发展和演化。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屠夫”系列而闻名的一系列作品,以阴郁浓重的色调和粗糙凌厉的笔触将那些时代情绪饱满的人付诸画卷之上。2000年后,通过长久地凝视并执着地关注被众人忽视的静默不语的寻常物件,来继续演绎透过“器物”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达。 


近年来以“肖像”为主题的抽象作品,更是对记忆和潜意识的不停追问。 从画面的表现形式来看,他常将勾画出的无以名状的线条与抽象掩映的色块相互转化,赋予画面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 他将画卷的边界延展至空间,以绘画装置作品融合环境、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创造性地将观者置于时间与空间叙事的双重虚空之中,并致力于更加简单和直观地反映自己多年来对于绘画的不断认识。


张恩利的绘画将中国古典绘画表达的精神与西方绘画的风貌兼容并包,其创作深入时代和生活。作为个体,他在变化万千的时代中置身事外保持冷静旁观,低调地推进自己独特的创作轨道。


获奖理由


从细微处发现关于人和物的本质或核心,是张恩利对日常生活的叙述和再造,以关注日常的人、物、空间等,他系统地将30年的创作脉络梳理展出。张恩利以抽象的绘画形式来表达,以具象的人物肖像为主题,描绘了一系列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观察、记忆、感知以及体验。





部分撰文 / 李伊荣、劳炜科

内容策划 / 李伊荣

图片 / 获奖人物提供

新媒体执行 / SHU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