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 TRENDS | 最薄腕表纪录又被打破,大牌为什么要给腕表“瘦身”
在腕表圈,
超薄表一直以来都是尤为特殊的存在。
超薄不算一种复杂功能,
也不算一项工艺,
但每年都有诸多品牌前赴后继
为腕表“瘦身”。
就在上个月,以三明治结构、桶型腕表闻名的Richard Mille,出乎意料地突出了一款超薄腕表,并打破了“世界最薄机械表”的纪录。
这款Richard Mille × Ferrari联名RM UP-01 Ferrari腕表,厚度仅为1.75mm,比此前保持世界纪录的宝格丽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仅薄了0.05毫米。而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变化,放在腕表界的超薄比拼里,其实就包含了N个技术领域的突破。
上:宝格丽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
下:里查德米尔RM UP-01 Ferrari腕表
纵观腕表圈,超薄一直颇有争议,但同时各大制表厂又从未停止对“薄”的极致追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腕表界的这场“薄”弈。
腕表为何而“薄”
腕表圈的超薄之争有点像奥运会,突破性的纪录能够反映出品牌在高级制表领域的水平,和其对极致技术与工艺的追求。
对于制表厂来说,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手表,的的确确凸显了表厂的技术实力。时至今日想要开发出更薄的腕表,一是要进行结构上的改变,从设计环节就需要挑战传统机械结构,才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比如这次里查德米尔的最薄腕表,就选择将整个厚度仅为1.18毫米的超偏平独立机芯组装到表壳之中。小时、分钟、秒等功能都分布在宽大、超薄的表壳设计中。
另一方面超薄腕表在每个细节上都是对设备精度的挑战,不管是齿轮还是螺丝,这些部件都小到难以用手工处理,必须进行微精度加工,能够生产这些微小部件的机床就价值连城。
从制表技术这两个角度来看,能够制作最薄腕表的表厂,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创新、实力雄厚且最顶尖的工艺。而每个行业的进步,都必须要依靠顶尖公司去开拓行业发展的边界,腕表圈也不例外。
与其问为什么要做超薄腕表?超薄腕表有什么用?不如反问为什么不?每次一突破“薄”之极限的一小步,背后都是整个行业技术革命的一大步。
超薄腕表“简”史
大牌在超薄腕表领域的征战,其实并非近10年的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制表厂的“世纪之争”。早在1920年代,爱彼、江诗丹顿、积家等大牌就已经在暗暗发力。
1926年,江诗丹顿创造出了厚度仅为2.6mm的机械腕表。而在1931年,江诗丹顿更是以厚度仅为0.94mm的怀表创造世界纪录。
1927年,爱彼发布了超薄怀表也同样出彩,为了这块怀表爱彼研发出了超薄机芯,而腕表的整体厚度仅为3mm。
1920年代也是女装“鸡尾酒腕表”正流行的时代,为了推出更小巧、如同珠宝般的腕表,积家研发了至今仍是看家王牌的Calibre 101机芯,总体长14mm、宽4.8mm、高3.4mm。
Calibre 101机芯的演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加冕典礼上
就戴了搭载Calibre 101机芯的积家珠宝腕表
经过二战的肆虐后,人们放松了对军事用途、实用性、功能性的追求。不管在时尚界还是腕表界,重新掀起了装饰性、精致主义的追求,因而在1950年代超薄腕表一度成为主流。
在50年代的腕表“瘦身”战中,江诗丹顿依然是佼佼者。品牌在1952年发布厚度仅2.94mm的Calibre 1001机芯,打破了当时世界最薄机芯的纪录。
而在3年后的1955年,江诗丹顿紧接着发布了厚度仅为1.64mm的Calibre 1003机芯,再次打破纪录,并将其运用到Ref.6125、Ref.6099、Ref.6704等多款腕表上,组成了第一代超薄腕表天团。
江诗丹顿Calibre 1003机芯厚度对比
江诗丹顿1950年代出产的ref. 6099腕表
Calibre 1003机芯在当年的巴塞尔表展上大放异彩,宛若给整个腕表行业注入一支兴奋剂,引得包括IWC万国表、百达翡丽、真力时、积家等一众钟表大厂纷纷入局。
积家凭借出众的生产实力,与江诗丹顿合作生产了数千款1003机芯,不仅供双方自己使用,也提供给竞争对手使用。
江诗丹顿ref. 6194腕表,整体厚度4mm
如今的超薄“大户”伯爵,最早也是在1950年代不断向最薄发起挑战,1957年开始先后推出9P和12P机芯,后者厚度2.3mm,是当时世界最薄的自动上链机芯。
伯爵Calibre 12P机芯
虽然当时Calibre 12P没有超越江诗丹顿的1003,但在整个60、70年代,伯爵出品的超薄腕表一度与法拉利跑车、飞行员墨镜一起,成为风流贵公子必备三件套。
法国演员阿兰·德隆佩戴伯爵Ultra-thin Patrimony腕表
1960——1970年代,腕表圈迎来了绵延数十年的石英危机。瑞士君豪表Concord在此时凭借生产纤薄石英表崛起,在1979年成功设计出全球最薄的手表——Concord Delirium,成为全球第一支表身厚度少于2毫米(只有1.98毫米)的手表。
Concord瑞士君豪Delirium腕表
虽然确实挑战了极限,但Delirium却有个难以忽略的缺点,就是强度不适合佩戴,稍有不慎就会碎裂,作为一款量产级(而非收藏级)的超薄表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缺陷,因此石英超薄表也很快过时了。
Delirium在当时报纸上登出的广告
在石英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制表行业依然没有放弃对超薄的追求,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在超薄领域的突破,带领行业走出了石英危机。
积家在1967年正式推出Calibre 920机芯,仅有2.45mm厚(带日期显示功能的厚度为3.05mm),是当时瑞士制表业最先进的超薄机芯。
积家没有将它应用于自己腕表,而是卖给了江诗丹顿、百达翡丽、爱彼三大品牌。如今一表难求的爱彼皇家橡树和百达翡丽鹦鹉螺,推出前期都是搭载积家Calibre 920机芯,而江诗丹顿则将920应用在超薄正装腕表上。
爱彼皇家橡树Ref. 5402腕表
百达翡丽鹦鹉螺Ref. 3700腕表
江诗丹顿Ref. 222腕表
1978年,爱彼在920机芯的加持下,推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自动万年历腕表ref. 5548,仅7mm的厚度一举让爱彼成为举世瞩目的腕表品牌,同时超薄+复杂功能的组合也让世人再次感受到机械表的恒久魅力。
1.
爱彼ref. 5548超薄自动万年历腕表
后来虽然三大厂没有直接应用920机芯,但纷纷在其基础上改制出自主生产机芯,爱彼总裁就透露过曾购买920机芯的全套图纸和生产设备。
爱彼在920机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libre 2121机芯
同一时间,瑞士制表商Jean Lassale也创造出破纪录的超薄机芯,分别是1.2mm厚的Calibre 1200手动上链机芯和2.08mm厚的Calibre 2000自动上链机芯,后来改名换姓卖给了卡地亚、伯爵和江诗丹顿。
超薄机芯以一己之力,在几十年间不断推动整个腕表行业的前进,并在其基础上诞生多款经典热门腕表,看到这里,你还能说对“超薄”的追求是华而不实吗?
超薄腕表进化
近些年超薄腕表的话题度和出镜率都越来越高,比如每一年日内瓦钟表大赏GPHG的获奖名单上,往往都会出现超薄腕表。以伯爵和宝格丽为代表的钟表大牌,也屡屡刷新超薄的世界纪录。
宝格丽的Octo系列,不仅靠着尊达大师设计的简约硬朗外形广受欢迎,在今年以前更是凭借先进技术7次突破刷新品牌超薄腕表纪录,实现颠覆性创新。
2014年 Octo Finissimo 陀飞轮腕表 搭载世界最薄的 陀飞轮机芯 |
2016年 Octo Finissimo 三问腕表 厚度6.85mm 世界上最薄的 三问报时腕表 |
2017年 Octo Finissimo 自动上链腕表 厚度5.15mm 最薄自动上链腕表 |
2018年 Octo Finissimo 陀飞轮自动上链腕表 厚度3.95mm 世界最薄的 陀飞轮自动上链腕表 |
2019年 Octo Finissimo GMT自动计时码表 厚度6.9mm 世界最薄的 自动计时腕表 |
2020年 Octo Finissimo 镂空计时陀飞轮自动上链腕表 机芯厚度3.5mm 最薄计时陀飞轮 双复杂功能腕表 |
2021年 Octo Finissimo 万年历腕表 机芯厚度2.75mm 腕表厚度5.8mm 最薄万年历腕表 |
今年3月,宝格丽推出了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的厚度仅为1.80mm,这是一次,使用了多达8项核心创新技术,成为全球最薄腕表,上个月这个纪录则由开头提到的里查德米尔打破。
也是从2014年开始,伯爵也在超薄腕表领域不断“内卷”。当年伯爵推出了Altiplano 900P,首次采用将表壳和机芯合二为一的设计,将腕表厚度缩减到3.65mm。
伯爵Altiplano 900P腕表
在传统腕表中,会有表圈、中壳和底盖三部分,而900P则将中壳和底盖合并为一个单元,并把表壳当成底板用,开辟了腕表布局的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推出的Altiplano Ultimate 910P,成功将厚度瘦身为4.3mm,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自动腕表。
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910P腕表
2018年伯爵再接再厉推出厚度仅2mm的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腕表,重新夺回“世界最薄机械腕表”的世界第一,并且凭借它获得日内瓦金指针大奖。这款腕表采用超硬钴合金制成,成功避开了超薄腕表“不扛造”的缺陷。
而打破伯爵“世界最薄机械腕表”的正是今年3月推出的宝格丽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不难看出近10年,宝格丽和伯爵几乎是在你追我赶地不断打破超薄纪录,而随着里查德米尔的入局,也许在超薄领域的“两强争霸”会变成“三足鼎立”也说不准。
如今超薄腕表拼的不仅是薄,
基础款也需要将超薄融入日常佩戴,
复杂款更需要打破传统结构,
注入创新思维。
也许在日常佩戴和收藏中,
超薄这个概念不会再次成为主流,
但相信每个表迷都不能否定,
对超薄的追求作为一支催化剂,
至今依然不断推进着腕表创新的界限。
撰文 / YUROU
图 / 官网、品牌、部分网络
新媒体执行 / C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