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ART回归北京,激活艺术能量
6月初夏,
第四届JINGART艺览北京再度回归,
汇集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
共54家艺术品与收藏级设计品展商,
为北京的艺术市场增添活力。
本届JINGART参展商共同回应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艺术理念,
积极探索北京与全球艺术市场的联结。
本届参展画廊中,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的画廊一齐亮相,包括玉兰堂、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蓝岸画廊、K空间等;还有里森画廊、卓纳画廊、白石画廊、常青画廊等众多国际画廊的面孔。其中首次参展的画廊逾半数,如恪理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高仕画廊、狮语画廊等。我们特别精选部分展位和作品,与大家分享。
凯旋画廊展位
K 空间展位
恪理画廊展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
高仕画廊展位
共同艺术中心展位
美博空间展位
大千画廊展位
太和艺术空间展位
里森画廊
里森画廊带来众多代理艺术家作品,如中国艺术家喻红的《判断》,这件作品首次亮相于她2016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个展“游园惊梦”。喻红将猴子和猪两种动物描绘于同一画面,营造出表面上既幽默又荒诞的景象。
喻红,《判断》
布面丙烯
76 x 97cm,2016
©Yu Hong.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安尼施·卡普尔的不锈钢雕塑《扭转结构》(Bridge Twist,2016)以扭转的形态和高度抛光的表面为主要特征,这种结构令经反射所呈现的图像变得扭曲且不稳定,包括参观者的身影。
安尼施·卡普尔,《扭转结构》
不锈钢
60 x 64 x 64cm,2016
© Anish Kapoo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卓纳画廊
卓纳画廊呈现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的全新画作,他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充满童年幻想和异世界寓言的精彩宇宙,此外还有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微妙而传神的绘画,以及阿尔·泰勒(Al Taylor)探索绘画与雕塑间美学张力的抽象作品。
马塞尔·扎马(Marcel Dzama),《再见我的爱人》
2023
©马塞尔·扎马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拉乌尔·德·凯泽的绘画色彩内敛、构图简约、笔触涂层变化丰富,画作中的色块线条仿佛是随意抽象的,但都基于非常具体的个人体验,既是艺术家本人心境的投射,亦反映了他终其一生探究的周遭风景和生活空间。在绘画发展滞缓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为不少同代人与后来者打开了绘画新的方向。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扎赫特三重奏》
2000
©拉乌尔·德·凯泽/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比利时SABAM
图片由拉乌尔·德·凯泽家人与卓纳画廊提供
蓝岸画廊
蓝岸画廊呈现马树青、胡里奥·朗多(Julio Rondo)、马丁·韦默尔(Martin Wehmer)、鲍蓓、韦佳、吴海洲、迟群等艺术家的作品。借由以苏艺、列思(Lyes HAMMADOUCHE)、大卫·莱恩(David Andrew Lane)、杨昊、李森等新锐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和公众探讨“如何定义艺术的未来性”这一话题:由来自不同思维和教育背景的艺术家们,以基于多元化语境创作的超媒体作品给出极具个人性的回答。同时呈现鲍蓓、韦佳、吴海洲、迟群、邵巍等艺术家的研究型创作。
马丁·韦默尔(Martin Wehmer),《Lips》
布面油画
25×35cm,2022
大卫·莱恩(David Andrew Lane),《SOUND INVESTMENT》
布面丙烯
27×40×2.5cm×3,2023
迟群,《四条斜线-粉红》
布面油画
100×150cm,2023
苏艺,《律-两分-2020101》
木质板材,丙烯综合材质
100×100cm,2020
李森从中国画专业毕业,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传统于其更多成为某种底色,他并不执着于既有界限,而是希望以更自由的方式回应当下问题。
李森,《爱的寓言》
不锈钢板丙烯,40 × 30cm,2023
法国艺术家列思(Lyes Hammadouche)通过对“意识”与“技术”两者的研究和结合,呈现出他所探寻的“东西方当代文化之间的中间道路”,用技术创造出影响“意识”的作品。现场展出的媒体装置作品是他尝试带领观者进入“意识”的工具,齿轮装置和其他机械部件的精良设计,将沙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以可见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带来一种“催眠”的感受。
列思(Lyes Hammadouche),《earth moon》
装置,60×70×10cm,2022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带来王文婷、娜蒂莎·琼斯、孔千、钱佳华、谭永勍等艺术家的作品。孔千创作于1997年的素描作品《井》呈现出一个复杂世界的神秘与人作为本体的坚守。孔千的创作脉络中,素描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着重表现对于生命意识的体察,进一步通过对具象形象的主观性变形,着力塑造对象的精神状态,带来一种陌生化、异样化的观感。
娜蒂莎·琼斯,《自我陈述》
布面丙烯、墨水、石膏底
160 × 100cm,2023
王文婷,《热河》
布面油画,200 × 160cm,2023
谭永勍,《中箭虎2号》
布面油画,80 × 120cm,2023
钱佳华,《移动》
布面综合材料,100 × 70cm,2023
孔千,《井》
纸本素描,61.6 × 44.1cm,1997
眼镜蛇画廊
来自上海的眼镜蛇画廊以独特的设计家具和艺术品亮相,展位上瓦妮莎·芭拉高(Vanessa Barragão)的作品《欧罗巴山》引人注目,艺术家使用多种纤维材料和传统手工技法,创造了一片意趣绵长的自然景观:溪流蜿蜒清澈,植被曳动繁盛,虽未发声响,却充耳清越。在芭拉高打造的纤维花园中,小径伴随河道行进,溪水围绕岸汀起舞。在这里,四季被定格,空间也被打破了界限。
瓦妮莎·芭拉高,《欧罗巴山》
100%可再生羊毛
270 x 440 cm,2022
完成这件将近5米长的作品需要足够的耐心及奉献精神,从最初的手稿到整件作品的完成耗费了艺术家及其团队数月的时间。在创作过程中,作品也在跟随艺术家的感受而改变,这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过程,而这也正是芭拉高作品的迷人之处。
香格纳画廊
香格纳画廊带来何伟、闫冰、徐震®、梁绍基、杨福东等艺术家的作品。展位外墙上,何伟的新作《No.269》延续了近两年充满流动性的视觉表达,并逐步释放出更多感性的力量。这些如水彩般轻盈的画面,源自何伟对自然日常事物原始且真切的感受,艺术家将这些停留于心间的美好印象,通过微妙的颜色、形状和构图,重新演绎于画布之上。
何伟,《No.269》
布上油画,160 x 180 cm,2022
闫冰,《肩胛》
布上油画,120x180cm,2017-2019
徐震®,《天下-2808JP2112》
布上油画、铝,110x150x13cm,2021
梁绍基,《玄》
蚕丝、铝塑板,122x244cm,2022
杨福东,《第三次祷告来临之前》
黑白喷墨打印
100x150cm,Framed 130x180x8cm,2013
常青画廊
公共项目单元呈现3件大型装置作品。常青画廊带来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持续30年之久的“肖像花瓶”系列作品《没有孩子的母亲》。作品灵感来自托比亚斯在中国旅行时看到许多巨型的青花瓷花瓶,作品名称和外形共同指向一个悖论:“它们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被制作出来的,尽管它们确实能够发挥同样的功效”。
托比亚斯·雷贝格,《没有孩子的母亲》
不锈钢、烤漆
142.1×65.8×186.6cm / 67×58.2×186.6cm / 72.8×69×91.5cm
2021
常青画廊 GALLERIA CONTINUA
太和艺术空间
太和艺术空间带来艺术家李鸿韦的不锈钢和陶瓷碎片雕塑装置《嵩高》,似矗立在沙漠中的巨型仙人掌,零散的结晶釉瓷片与冰冷的不锈钢材料,破碎与完整,共生共存,又对立依赖。
李鸿韦,《嵩高》
烧制陶土、不锈钢
150x150x360cm,2023
白洞画廊
白洞画廊带来跨界艺术家曹雅薇的“九鼎”系列,艺术家将自己对紫色的理解用大自然中的取材赋型,将自我的精神世界投射到极具想象力的作品中,创造了乌托邦式的“紫色星球”,壮观又细腻。
曹雅薇
作品名称(从左到右):《九鼎-定》《九鼎-思》《九鼎-成》
黄铜,树脂,丙烯,油漆,矿物颜料
尺寸(从左到右):198×75×75cm
192× 82×82cm
208×75×75cm,2023
曹雅薇,《珍宝山一号》
木材,水晶,矿石,种子,油漆,大漆,金属
37 x 41 x 103cm,2023
内容策划 / LYR
撰文 / LYR
新媒体执行 / SHUZHEN
图片 / JINGART、艺术家及各参展机构
Review
More
关
注
我
们
长按识别 / 搜索关注
官方公众号搜索
时尚甄选(ID:RobbReport_CN)
罗博之选(ID:RobbReport__Trends)
官方微博搜索
时尚甄选RobbReportLifestyle、罗博之选
官方视频号搜索
时尚甄选、罗博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