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中法文化互鉴,不以山海为远
2024年对中法文化交流合作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中法之间的各项文化交流会贯穿一整年,包括视觉艺术、文化遗产、著作翻译、戏剧、音乐等等。有句话说,文化是流淌的河流,它的流动有时候是悄无声息的,有时候又是那么地波澜壮阔。其实,文化交流是最能拉近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这种文明的互鉴和对望 , 是一种科学、主动、自觉的兼容并包。在碰撞与共鸣中,更加明白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一场场沟通中,更是出现了不少中法文化交流的“摆渡人”。为此,本期特别策划通过对话摄影师安娜伊思·马田(Anaïs Martane)、策展人程昕东、翻译家董强、钢琴演奏家郎朗、雕塑家苏善书(Pierre Alivon)等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使者,讲述文化自信与文化互鉴的美好故事。同时,我们希望走过一甲子的中法关系未来行稳致远。
(人物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娜伊思·马田
让文化成为流淌的河
早在2002年,安娜伊思·马田(Anaïs Martane)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中国,记录着当时的中国面孔,随后,她在中国工作生活,又尝试了歌手及话剧制作人的角色。在解锁不同身份的同时,安娜一直在探索和诠释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本质,无所谓国界、语言。如今,她再次拿起胶片相机,记录下关于央华版话剧《如梦之梦》的真实影像,著成《如梦时间》一书,光影间也融进了法国艺术家安娜伊思·马田的影子。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安娜不断地尝试、突破,站在崭新的视角展现不同领域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奏响了文化交融的浪潮,滔滔不绝,蓄势强音。
安娜伊思·马田(Anaïs Martane)
法国艺术家,摄影师,戏剧制作人
与安娜通话的那天,正好赶上她最新的摄影作品集《如梦时间》出版。安娜再次拿起胶片相机和黑白胶卷,将镜头对准她热爱的剧院、舞台和演员,用5年的时间一帧帧记录着话剧《如梦之梦》的动人时刻,邀请所有人一窥舞台布景背后的故事。
2024年6月,
安娜伊思·马田发布了摄影作品集《如梦时间》
有趣的是,在准备发布会时,安娜忽然发现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翻看的那本关于父亲的相册,正是记录下父亲在法国街头剧场表演的那段时光。同样是聚焦于舞台的影像记录,安娜的这本《如梦时间》忽然变得更厚重了。
安娜伊思·马田的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演出的剧照,
对于她的《如梦时间》有很大的影响
安娜并不急于发表这些作品,所以整体拍摄进度很缓慢。每一次去现场拍摄,安娜只留下三四张照片,然后下一次,再留下三四张,这样的拍摄进度在今天看来有些难以想象。她像个收集珍贵物件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进行着。安娜说:“这部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在变,而这部戏可能会一直演下去,我的拍摄也会变成一种被收藏起来的历史。”
《如梦时间》摄影作品,
安娜拍摄的演员谭卓后台照
安娜与戏剧有着难解之缘,她的父亲、姐姐以及丈夫都在戏剧舞台绽放光彩,而她则爱着戏剧的一切,爱到骨子里。所以,安娜所做的关于戏剧的多种尝试似乎都是想象之中,但她的每一次行动又总在意料之外。
央华版《悲惨世界》刚刚在中国结束巡演,该剧总制作人是安娜,男主角兼监制是刘烨,这是夫妻二人的首次合作。这部戏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于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成为中法建交60周年精品项目中唯一的中文话剧作品,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在中国举办的8个项目中唯一的话剧作品。
演员刘烨在话剧中文版
舞台剧《悲惨世界》中饰演主角冉·阿让
在安娜看来,这部《悲惨世界》将中法两国的文化进行深度共融,在舞台上形成一种极强的感染力。“当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遇到优秀的导演与演员以及制作公司,各方把这部作品打磨出来,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它最终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演绎,展示参与者对伟大文学作品的同频解读。”
站在聚光灯下的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
由安娜伊思·马田担任总制作人
如今,央华版《悲惨世界》已经受到法国国家人民剧院的邀请,将于2024年年底在法国与观众见面。安娜说:“《悲惨世界》在中国演出时,受到很多居住在中国的法国朋友的好评,我很期待这部戏在法国演出时,观众会有怎样的反响!”
在制作人与摄影师之外,安娜还是河乐队的成员之一。活跃在中国乐队舞台上的安娜期待未来可以将中国乐队的音乐传向世界的舞台。“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歌手和乐队,而且他们的创作力那么旺盛,真希望他们的声音可以被世界听到,我也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为这件事做点什么。”
安娜的心中有着她所热爱、所期待的事业,并且她一直奔赴在这条路上,她没有将之赋予伟大的意义,但她的热爱的确已经形成一种力量,不断浇筑在中法文化的桥梁间。
对话 安娜伊思·马田
(Anaïs Martane)
在经典作品改编为话剧的过程中,语言是否会成为交流的障碍之一?
在我看来,语言其实并不会成为障碍。我想,假设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用外语来展现,是会出现另一种不同语境的诠释,而且这种诠释是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没有办法诞生出来的。我们也总是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作品用中文进行演绎,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不会担心语言的障碍,并且我觉得这样的展现是未来的趋势。
这次话剧《悲惨世界》在中国进行巡演,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我从《悲惨世界》的筹备到巡演都是全程参与其中的,如果让我说印象特别深的一点,其实是第一次刘烨在家背台词。他给我试演第一个大段的独白,整体内容就是冉·阿让(刘烨饰演的男主角)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去世,姐姐抚养他长大,生活特别艰苦,没有饭吃,成为偷窃面包的苦役犯等等。在他第一次对我表演之后,我哭得无法控制自己。因为你能看到刘烨的表演和文本的联系是那么真切,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进了角色。他跟自己的姐姐关系很好,他们小时候的生活也很苦,这样的共情特别具有感染力。我突然一下就觉得,他是真的在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同时这个故事中也有他自己的一面。
演员的确是话剧中的关键一环,你本身也跟话剧有着难解之缘,所以,你觉得话剧有着怎样的魅力?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故事”。在任何的文明中,讲故事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类行为。而话剧就是一个将故事具象化的艺术。我们不要觉得话剧离生活非常远,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跟“故事”产生关联。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剧、电影、短视频,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很舒服,暂时遗忘自己,在这些虚构的故事中又找到自己,这个过程令人愉悦。这个也是“故事”本身的力量,话剧当然也具有这样的力量,它令人十分着迷。
任何艺术形式其实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那么,在进行《如梦时间》的拍摄时,你会怎么观察人?又会思考些什么?
我曾在上午11点来到剧院,默默观察一个演员的状态,他在上台前是如何慢慢进入角色的,他上台之后,又是如何彻底释放自我,让台下的观众全部被他感染。一个真实的演员,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舞台世界,即使这个世界是虚构的,却又让观众相信那是真实存在的。我会一直思考这种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我会觉得,自己某些时刻很靠近这个戏,同时又离这个戏很远。
在话剧、摄影之外,你还是河乐队的成员之一,你觉得,中国的音乐在促进中法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找到怎样的路径?
中国电影很早就传播到海外,很多人知道张艺谋、巩俐、贾樟柯等。在文学层面,也有很多中国作家的著作被翻译成外语,话剧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领域,但也是有传播度的。我觉得,音乐方面的传播度相对低一些。有些外国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现代的音乐。目前,中国有特别多优秀的歌手及乐队,而且他们的创作力那么强。其实,音乐无所谓语言障碍,而是听韵律,我们在法国也在听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歌曲,我希望有人会把中国的音乐传播出去,我希望自己能尽一些力量。但的确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走蛮长一段路。
分享一下你正在筹备的一些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活动吧。
我从2002年到2005年拍摄了很多中国的民谣歌手,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独立音乐人,所以,我接下来正在筹备另一本画册的出版,这里面也有一些文字方面的内容,会挺有意思的。同时,我也会开始策划下一部戏,还是与法国导演让·贝洛里尼合作,是一部关于中国古诗词和法国诗歌的作品,同样也值得期待。
程昕东
以艺术助力友谊之舟
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历程里,程昕东这个名字总是高频次地出现和被提及。这位中国第一代国际策展人、艺术经纪人、画廊主、出版人,自1992年开启中法艺术交流,至今三十余年中,他持续策划三百余场展览,推动和见证两国艺术交流发展。身为法兰西文学及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波尔多市荣誉市民,时常往返于中法两国的程昕东始终在推动文化艺术传播与交流的一线,生命不息,计划不断。
程昕东,策展人
这次见面,程昕东刚从法国回来不久,上半年他已往返北京与巴黎数次。高密度的穿梭,积极推动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是程昕东三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的状态。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程昕东有几个“大动作”。
5月6日,由程昕东担任总策展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法国国家奥林匹克和体育委员会、法国职业足球联盟,以及法国多家艺术机构共同主办的“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在法国荣军院高规格隆重举办,展出10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200多件艺术精品,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多媒体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打造了一个以艺术语言真实、立体、全面地讲述中国故事的交流空间。展览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受到了两国各界的高度赞誉。
对于程昕东这位资深的中法文化艺术推动者来说,这次展览无疑是其职业生涯中一个标志性的项目。从年初承担这一重大责任,到最终圆满完成,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程昕东数十年的艺术行业经验、国际美誉和中法优质人脉与各方资源调度配合,在筹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能够被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委任为总策展人,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挑战,压力巨大。真挚感谢各方,大展顺利圆满。这也是我新的起点。”
下半年,程昕东还有两个重要的艺术项目会在法国举办,分别是将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法艺术家联展,和将向著名的法国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吉美做的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捐赠展。此次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展览,邀请中法两国30位艺术家,阵容以在中国工作生活和旅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为主,共18位,代际上以50后、60后为主力,涵盖70后、80后和90后共三个年龄段,同时邀请12位法国著名艺术家,展览将展出两国艺术家的35件作品。
程昕东从2017年开始至今,以形式丰富的捐赠回馈社会,先后向国内6家公立机构进行了9次捐赠,影响深远。今年程昕东将捐赠行为推进到新的阶段,以向吉美博物馆捐赠20位50后至80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21件作品为标志,为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做更多的贡献。吉美博物馆作为中国古典艺术藏品占核心地位的世界级博物馆,近年一直尝试延续亚洲艺术家的创造成果,以连接古代文明与当代艺术创造。此次程昕东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捐赠与吉美博物馆的发展愿景不谋而合,在完善和丰富吉美的收藏和体系脉络的同时,让古今的中国艺术杰作在世界的舞台上传承对话,相映生辉。
在法国,程昕东经常被问及,中国和法国在他心里的占比是不是各50%?已经在中法两国文化和场域里自由切换,无缝连接大半生的程昕东总是回答:恰恰是200%!“我们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两种文化,并推动共生共进的时候,场域只会变得更宽广。而不是要放弃原有的另外一半。”对于程昕东来说,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事业之一,他将继续致力于传播、推动、收藏和捐赠。
对话 程昕东
谈谈你眼里的法国。
35年前,从我踏上巴黎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对法国情有独钟。首先,法国人文气息浓郁;其次,文化深厚;最后,中法两国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它们在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各方面有很多相似处,但又各有差异。
你如何看中法两国艺术家群体和两国的艺术生态发展?
两国艺术家群体有不少相似的地方。AI人工智能、天气变暖、环境污染等,面对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也好,如何在丰富的艺术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也好,这种挑战是一样的。
相对来说,生存环境对艺术家影响很大。对世界的敏感度和视野方面,法国艺术家好很多。在中国,个人感觉商业对艺术家影响太大,导致很多艺术家把功名看得过重。
从艺术生态角度来说,法国的艺术生态相对完备健康,处在更加完善的过程。中国一直处在成长建设中,艺术生态还有很多可能性。
可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优秀法国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吗?
今年在北京凤凰艺术中心做展览的法国艺术家Bernar Venet,80多岁高龄,还坚持亲自考察场地,做展览方案等。对艺术始终崇敬、追求,保持活跃,一直在路上。
最近在东京宫展出的一些90后艺术家,很年轻。他们的状态很好,作品也不错。
程昕东眼中优秀的90后法国艺术家的作品
在法国东京宫展出
今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不少人在计划做法国文化艺术深度游,你会给他们哪些建议?
我给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到法国的乡村去。可以徒步、骑自行车,上山入海等,深入到法国的四面八方。第二个,我觉得真正意义上全方位去了解一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看它的民俗,了解法国人的生活状态,可能对我们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博物馆、美术馆、餐厅、酒窖一定要多看多去了解。第三,在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之外,一些小的私立美术馆,如地区性的美术馆,它们很多都是免费的,都可以去多看,要敢于去推开它们的门。有些咖啡馆也可以去看,很多都是文物古迹。去法兰西,就是要勇敢地推开各种门,会有很多惊喜。
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的布朗科西(Brancusi)展览,
是程昕东推荐的法国旅行目的地之一
在2025年以及之后,你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会有哪些规划?会有哪些新可能?
我一直希望自己不断想象、幻想新的可能,然后创造条件去完成。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也好,文化艺术的推动者也好,或者以赞助人的身份去面对未来更多更大的可能。生命不息,计划不断。国内部分,2025年会在广东美术馆有一个收藏和捐赠展,同时在我的家乡浙江安吉博物馆有一个更大型的捐赠活动。当代文化艺术滋养了我,我整个的成长、思维和人生状态都因艺术而改变。我以艺术之名进行反哺,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董强
语言关乎交流的本质
在文化学者董强的经历中,有着十分典型的文化融合特征:他是著名的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中国学生,极大推动了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归国后,他先后担任傅雷翻译奖评委会、组委会主席,以语言为切口,展现法国文化的面貌。如今他担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致力于拓展海外学子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他坚定地认为:“语言关乎人类如何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他人,并深度影响人类的行事方式。而跨语言、跨文化的理解,就是交流的本质所在。”他补充说,“所以,我们应当深度学习,去创造,去表达,去理解,去传播。这将是未来世界交往的理想状态。”
董强,翻译家、中法文化比较研究专家、文学史家。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博雅特聘教授,
傅雷翻译奖组委会主席。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名誉博士
今年5月初,董强赴法访问,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再度应邀出席法国总统爱丽舍宫的国宴,与中法两国各界人士进行交流。董强作为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中国学生,同时是十分优秀的译者,致力于将导师的作品带入中文世界。他翻译的昆德拉译著系列包括《身份》《帷幕》《小说的艺术》《一个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欧的悲剧》《不解之词》,广受中国读者好评。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为代表的法国文学作品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受众,离不开优秀的译者对此的巨大贡献。
依次为《帷幕》《不解之词》《身份》,
原作者是作家米兰·昆德拉,译者董强
2024年的傅雷翻译奖报名通道已经开启。众所周知,以傅雷为代表的中国翻译界标杆性人物,将国外经典作品翻译成中文,让中国不再闭塞,跟上世界的脚步。董强作为该奖项的发起人之一,每次提及傅雷翻译奖都不禁感叹:“一切的交流都建立在翻译之上。”
大量的、深层次的翻译作品,可以为两国的交流做好最大的铺垫。这是傅雷翻译奖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如今,我们不仅仅需要翻译经典,更需要几乎同步地介绍国内外当代的作品,了解时代的脉搏。同时,也需要培养大量能够将中国作品翻译到西方的中国译者,让文化交流拥有更为广阔的沃土。”
对法国人民来讲,中国的文学作品同样备受关注。在董强看来,“经典”和“新经典”两个类别的中国文学深受法国人的喜欢。“所谓‘经典’,就是唐诗宋词,甚至《诗经》,明清小说以及现代文学大家们的作品,比如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新经典’就是一些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作品,像莫言、余华、王安忆、苏童、毕飞宇等人的作品,在法国都获得不少读者的喜爱。”
书籍依然是人类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极佳载体。近年来,董强偏爱外国人研究中国的书籍:“因为这类书籍往往带有不同的视角,特别能启发我。同时,法国一些新经典作品翻译过来,我总会第一时间阅读。比方说,有一位法国20世纪的重要作家,叫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他曾得过龚古尔文学奖,但国内读者对他不太熟悉,他的散文《环七丘城》和《窄水悠悠》被译为中文,收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非常值得一读。”
董强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书房中东西方文化书籍的数目各占一半,他笑说:“尽可能在阅读上达到一种中西方的平衡吧。”
对话 董强
作为法语专家、翻译家,更是一位人文学者,你认为长久的旅法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在翻译界,如果想成为一种语言的专家,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活,了解形成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济样态的原因。这就需要在那里长久地旅居生活。我们有时候抱怨外国人不理解我们,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长久地生活在这里,对中国没有沉浸式的体验。同时,你对自己的反思也可以比别人更多。这样经过比较之后的自信,是真正的文化自信,这也能更好地让自己意识到短处,从而用更好的方式努力去弥补。
今年5月初,你赴法访问,在相关学术研讨会做了主旨演讲,目前,中法文化交流中有哪些创新的模式或方法?
我深刻感觉到,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模式多种多样。比方说,中法会一起举办一个“图像小说节”,这里所说的“图像小说”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连环画”。在“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中,尤其是今年中法建交60周年的大氛围下,中法两国的创作者可以直接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沟通,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这就让这种体裁本身得到了共同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行业内互相促进的典型佳例。
你对2024年的傅雷翻译奖有什么期待?
今年,傅雷翻译奖进入第16个年头,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深受关注的奖项,同时也是中法文化领域的重头戏之一。由于严格的规则(图书必须是2023年面世的正式出版物),我们首先要遵从2023年的出版局面,也就是说评选的作品不能超出这一范围。同时,作为中法建交60周年这样一个“大年”,我们也期望有特别的惊喜。希望我们的译者越来越年轻,与法国的最新潮流越来越同步。傅雷翻译奖不仅仅是翻译作品的评选,而是有一系列配套的文化活动,主要是邀请重要的作家、思想家进行对话,译者与作者同台直接交流,等等。所以,我们特别希望今年能邀请到重量级的嘉宾,将傅雷奖的颁奖活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有可能到法国去进行相关的活动,比如将获奖译者邀请到法国,在法国的书店、图书馆、高校等地与作者、评论家们直接对话,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新境界。总之,我们想法很多,也充满了期待。
在向法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化时,如何处理中法文化之间的差异?你认为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解释这些差异,以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欣赏?
文化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所以,有时候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差异,而是强调共性。在共性上达到共识之后,差异自然就更加明显,但同时,这种差异也就容易互相接受,因为前提是有了共性,也就是有了相互欣赏和理解的基础。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法文化交流的人来说,你有哪些建议或资源推荐?
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法国,都有许多人在致力于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文化的繁荣,也就是需要创造力、想象力,需要文化的积淀,对传统文化的新理解等等。所以,多读译著,多关心一些音乐会、舞台剧、电影、艺术展,就是在参与文化交流。
在文学作品之外,中法两国的艺术交流也十分密切,你最近关注到了哪些艺术展览?
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国和法国都是艺术大国。而且从19世纪末开始,相互的影响就非常大。总的来说,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理解过去、了解现在。所以,我会关注一些跟拿破仑有关的展览,或者看一些当代法国年轻人的艺术展,都能让人受益匪浅。
作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近期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中法两国日前刚刚举办一个教育界的重要论坛,叫“中法校长论坛”,这是一个高级别的论坛,可以让两国的高等教育界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
你认为中法文化交流对于两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是什么?
现在的年轻一代,都在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和机遇,比如人工智能。文化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回到自身,也更热烈地拥抱世界,欣赏多样性。这能为年轻人打开视野,打破壁垒,增强信心,增进友谊。这对长久的和平至关重要。
你如何看待数字化时代对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对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变巨大。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它最大的改变可能还是衣食住行,比方说购物、网约车等直接与民生问题相关的领域。事实上,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增强人的交流。这一点大家经过新冠疫情之后,都能深深地体会到。所以,相对而言,我觉得这反而不是受到数字化时代影响最大的领域。
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外语的学习,不要以为人工智能可以轻易打破语言的屏障。因为人类交流的根本问题,是理解问题。如何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他人,这会深度影响人类的行事方式。
郎朗
黑白琴键构筑友好桥梁
自孩提时碰到琴键的那刻起,显然奠定了郎朗30多年后的钢琴大师之名。在他指尖流淌的音符里,多元身份绝非当今古典音乐界的艺术家这么简单,而今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被授以“中法文化友好大使”之名,正是钢琴家郎朗作为人类群星闪耀时应担起的重任。或许通过郎朗的音乐,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能更好地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中法互相欣赏,开启两国友谊新纪元。
郎朗,钢琴家
古希腊德尔斐的神谕“认识你自己”,时至今日这句话仍被现实主义者们奉为圭臬。郎朗亦在此列,如果你曾留意,就能在郎朗演奏的钢琴作品中看到一个经典的权衡:他收放自如、大气磅薄的演奏技法源于其对古典音乐深刻的洞察力和情感,从他指尖流露出的旋律会引导听众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音乐到底要传达何种感知与思绪。
在过去二十余载的时间里,郎朗先后多次在法国演出、举办演奏会,这片“福地”一直是他音乐沟通与交流的宝地,也见证了他成为音乐大师的卓越成就。囿于中法固有之所异,但其实亦有所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郎朗对于如今中法文化的认知。从2013年郎朗成为首位受邀至法国国庆音乐会的亚洲艺术家,并获“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开始,无数法国认证的荣耀接踵而至。作为一名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是希望法国听众能从他的琴声中感受到中国人对艺术的热情。
郎朗在法国爱丽舍宫的欢迎晚宴上
而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被授予“中法文化友好大使”称号不久的郎朗推出个人首张法国音乐专辑《郎朗:圣-桑》,而后更是在5月受邀参加在巴黎爱丽舍宫举行的中法晚宴,演奏了中国名曲《茉莉花》与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已在法国演出近百场的郎朗,接下来又开启了5月底在法国的巡演。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统称赞郎朗“对演奏情感和音色的把控赋予了每首曲子特有的生命力。这不是苦练就能得来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确名副其实。
或许巴黎爱丽舍宫晚宴一夜过后,伴随东方之既白,一个甲子的时光并未落幕,音乐让不同文化走到一起。在他的努力下,未来中法文化交流依然值得拭目以待。
对话 郎朗
你第一次与法国结缘是在什么时候?可以分享一下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吗?
1994年,我首次踏出国门,赴德国参加比赛。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转机间隙,飞机掠过巴黎上空,埃菲尔铁塔映入眼帘,记忆中是很兴奋的状态。直到2001年,我才真正感受巴黎这片艺术的沃土,在卢浮宫的小音乐厅中演奏,演奏后我还到卢浮宫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当漫步在塞纳河畔,我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浪漫气息。尽管那次的法国之旅仅有短短一天半,但我还是深感这是一座美丽的艺术之城。同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南法拉罗克·当特隆的国际钢琴音乐节。夏日的南法全是梧桐树与林荫大道,而演奏时就像身处于一个森林小剧场,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体验。
被授予“中法文化友好大使”称号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计划或项目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作为中法文化友好大使,我深感荣幸与责任。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我渴望为两国青年的文化交流尽一份力。在夏天,我计划带领我在国内的学校(郎朗音乐世界)里近一半的学生参与法国的音乐节,让他们亲身体验法国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也将诚挚邀请众多法国友人来到中国,探访如山东即墨古城这样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你认为中法两国文化在音乐领域有哪些共通之处?
中国和法国都有着灿烂的文化,都是文化、艺术大国。法国艺术在欧洲有深远影响,中国文化对亚洲乃至全世界亦是如此。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中国和法国都致力于追求音乐的意境深远和音色的细腻丰富,展现了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共同追求。
对于推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你认为音乐能起到哪些独特的作用?
我觉得音乐具有其他领域难以比拟的力量,它以独特的交融性和流动性构建起了一座名为“尊重”的桥梁,无声地传递着文化之间的敬意与理解。音乐无需言语,却能跨越国界,成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绝佳媒介。
5月6日,你在爱丽舍宫的晚宴上演奏了中国名曲《茉莉花》和法国作曲家圣 -桑的作品。能分享一下当时的演奏感受吗?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演奏,你是如何考量选择曲目的?是否有特别考虑到中法文化的结合?
我当时特别准备了一首中国作品和一首法国作品,寓意很好,代表了两国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融。那晚烛光和璀璨吊灯共同营造出了其乐融融的气氛,让音乐能在自然流动中绽放光彩,而且当时晚宴过后大家心情都很放松,所以弹奏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因为这次是受邀进行演奏的,包括我的父母一并受邀出席,虽说是盛大的国宴,但也真的有一种家庭音乐会的温馨感受。此次经历,也激励我在未来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备感荣幸。
2024年5月底,你开始在法国进行巡演,涵盖里昂、波尔多、戛纳、巴黎等地。能否透露一下此次巡演的曲目选择和特别安排?
这次我的巡演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巴黎弹协奏曲,包括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吉娜共同演奏《动物狂欢节》,以及法国国庆之际,我会携手巴黎管弦乐团及杰出的新生代指挥麦克利,在埃菲尔铁塔下献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另一部分则是我的个人独奏会,将在里昂、波尔多、斯特拉斯堡等城市进行,这次的曲目将涵盖法国作曲家弗雷的作品,还有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同时我也会演奏一些中国作品,以及欧洲其他的古典音乐名曲,展现音乐的多元与包容。
此外,我还会参加一些中法建交60周年的官方活动,如6月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有一场官方音乐会,在巴黎和深圳分别做一场特别推介会。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国庆日当天,我还会作为巴黎奥运火炬手现身巴黎,极具意义。以上就是我今年几个非常重要的中法交流的重头戏。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你希望通过这些演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借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渴望通过音乐传递两国人民对彼此艺术的深厚情感。在中法晚宴深入交流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两国关系迈向更加友好与和谐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文化交流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画家与艺术家,如我的好友严培明、王度等艺术大师,在法国很受欢迎。法国对中国艺术家而言是一片充满灵感与机遇的福地,而中国对法国也是如此。
你的艺术基金会在推广中欧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项目和计划?
我希望在法国举办更多富有深意的活动,以扩展我们目前在中国、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我们正积极寻求与当地优秀机构的合作,以期举办更多有意义的项目。今年我们会让国内一半的学生参与到法国的夏令营中来。
你认为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青少年的成长和艺术教育有哪些积极影响?
我希望在巴黎拓展如音乐课程等多元化的跨文化交流项目,这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因为跨国交流也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同样,当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相互交流时,他们将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启迪与震撼。通过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与学习,我们共同成长,携手迈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未来。
苏善书
雕塑是连接文化的纽带
苏善书(Pierre Alivon)自2015年起在中国定居,作为一名摄影师、雕塑家和策展人,他致力于将法国的感性与所到之国的文化精神建立连接,通过雕塑艺术传达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跨文化对话的价值。苏善书游历世界各地,通过艺术架起沟通的桥梁。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时代精神,他的独特创作方式让他能够从全球多样的生活方式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作品。
苏善书,艺术家
自2015年艺术家苏善书抵达中国北京以来,这段生活和工作经历对其艺术观和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到中国时,他如同新生儿一般,面对一切新奇且迥异的事物:语言、食物、气候等,甚至人际关系的差异也让他感到新颖。在中国的最初几年,苏善书常常通过他的相机(徕卡M和罗莱弗莱克斯)观察中国人的社会和艺术生活。这些摄影工具不仅改变了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更成为他分析和理解人类生活的有力工具。
比如说,苏善书的雕塑作品《Marianne的诞生》就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作品,体现了法兰西共和国及其源自启蒙哲学家的价值观,其中一些价值观与孔子的教义相呼应。这座雕像传递着18世纪启蒙哲学家所推崇的宽容与尊重的美德,是一个倡导宽容、相互尊重与和平共处世界的寓言。
《Marianne的诞生》
生活在中国的经历让苏善书希望在这件雕塑作品中突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工艺传统中的珍贵自然材料。因此,他选择了黄楠木(又称“金丝楠木”)这种源自帝王时代的金色木材作为雕像底座的材料。他之所以选择它,不仅因为其技术特性(质地坚硬,能提供极高的细节精度),也因为它与中国有着 2000多年使用历史的书籍纸浆密切相关,象征着价值观在文字中扎根。
雕塑顶部专门用于Marianne半身像的部分,是由景德镇瓷器制成,这种材料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力量。自12世纪以来中国就掌握了制瓷技术,而法国特别是利摩日市自19世纪以来也是公认的制瓷艺术中心。因此苏善书说,在作品材料的选择上使用瓷器也是在强调中法之间深厚的联系。
木材和陶瓷的结合在苏善书的作品中并非偶然,这两种材料在起源、颜色或物理属性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然而,在他的雕塑中,它们共存并呼吁宽容和相互尊重差异,这是对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博爱世界的邀请,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可以超越差异,共同构建和平。
《imagine》
这座雕塑邀请观者穿越时光回望,提醒我们欧洲从中世纪走向现代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依赖于那些致力于此事业的人们。雕塑的下半部分向书籍致敬,书籍是人文主义遗产的普遍象征。它也是一种对话的媒介,记录了中法之间共同历史的脉络,如康熙皇帝与路易十四国王之间的友好纽带,将文化遗产一直传承至今。
对苏善书而言,他认为艺术传递的不是机构意识形态,而是普遍的人类价值观。苏善书相信,试图理解他人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例如,自然和动物的美、对那些为他人献出生命的人的钦佩,这些都是超越文化和国家界限的普遍情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共同的纽带,并促进了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 苏善书
(Pierre Alivon)
你的许多作品在向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和哲学家致敬。请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在雕塑中捕捉和表达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的,以及他们的思想如何影响了你的创作?
人类情感是普遍的语言,哲学家们已经成功地通过文字表达了这些人类价值。我试图将这些概念转化为我的艺术作品。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它让我有机会观察日常生活,并看到人们在相互支持、尊重和宽容方面的勇气。这一经历对我的创作过程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段人类历史的冒险使我愿意展示我们世界历史中男女的典范。我的雕塑通过伊丽莎白、孔子、拿破仑、康熙和路易十四等历史人物来讲述故事,传递文化精神。
艺术是超越语言和国界的,你如何看待艺术在促进中法文化理解和交流中的作用?你的作品是如何来促进这种跨文化对话的?
艺术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想象另一个世界和自我质疑的思想。它还让我们不会迷失在一个对我们意义不大的世界中。欣赏一件中国艺术作品意味着开始爱上艺术家及其文化。这是打开相互理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接受他人,意识到我们分享着相同的情感,我们的心以尊重彼此的方式共同跳动。
在当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包容和尊重差异变得日益重要。你如何通过你的艺术作品来传达这一信息?
尊重与包容的声音需要被聆听和重视。为此我使用了充满强烈情感力量的鼓舞人心和珍贵的材料。我使用了玉石——亚洲的象征,以及不锈钢、木材、玻璃和陶瓷,这些材料传达了人类情感的其他方面,却不必通过言语,而是把价值观重新传递到充满象征意义的材料中。在我试图传达的价值观之间的凝聚力会将所用材料融合成一个多元文化灵感的源泉。
拿破仑和康熙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在你的艺术创作中似乎有着特别的地位。能否谈谈这两位历史人物对你的艺术有何启发?他们的影响力如何在你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拿破仑和康熙是两位耀眼的天才,两个对新科学和文化遗产充满激情的人。中国和法国拥有非常不同的文明,但它们也有共同点。这两个国家的故事被两位伟大的远见者和进步者标记,他们的足迹至今仍然可见。这两位对世界开放的伟人对彼此的文明感兴趣:拿破仑赞助了一本中法拉丁词典的出版;康熙与欧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外交关系。这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对称性,象征着他们各自的国家,他们在其中引入了现代生活的一些基础,激发了我,催生了一座象征友谊的双重雕塑。这两位历史人物代表了两种文明之间的联合,庆祝他们对发展的合作和贡献,直至今日。这件艺术作品见证了中法之间共享的历史,展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如果想了解我作品的更多信息,可以访问网站www.art520.fr。
内容策划 / 周樱、倪雅芳、孙洁
撰文 / SHIRLEY、2046、叶子、张芥末、JESSIE
新媒体执行 / ELEVEN
图片 / 受访人提供
ReviewMore
关
注
我
们
长按识别 / 搜索关注
官方公众号搜索
时尚甄选(ID:RobbReport_CN)
罗博之选(ID:RobbReport__Trends)
官方微博搜索
时尚甄选RobbReportLifestyle、罗博之选
官方视频号搜索
时尚甄选、罗博之选